新闻媒体
ng28从“蓝色药库”到AI手术机器人,崂山区布局海洋医药新质生产力
来源:ng28体育中国 发布时间:2025-11-08 浏览次数:4259

ng28崂山区多年来深耕生物医药产业,持续打造技术交流、产学研合作与金融服务等平台,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,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为特色,以生物创新药、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,以现代化医药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体系,构建了覆盖研发、中试、生产、销售等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
截至2024年,崂山区集聚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企业130余家,其中独角兽企业1家、瞪羚企业6家、上市企业2家、区级链主企业3家。全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23亿元,同比增长18%。2025年,崂山区凭借在海洋生物制造领域扎实的产业基础、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完善的质量体系,成功入选全国首批“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”融合试点,成为该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特色产业。

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北海片区效果图

精准招引,夯实产业链条

崂山区围绕“1+3+N”产业赛道体系,聚焦海洋生物医药特色,拓展生物创新药、高端医疗器械、医药外包服务三大新兴方向,夯实化学药、中药等基础产业,积极赴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地开展精准招商,全力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地。

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,推动薛长湖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转化项目海养生物落地,巩固了在海洋功能食品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;引入青大徐文华教授团队“4D打印干细胞”项目,成立青岛康明倍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;落地海洋研究院成果转化项目“蓝药本草生物”,专注海洋中药产品开发,获“千创汇 智崂山”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。

在创新药领域,推动“中药源”小分子创新药领军企业喜鹊医药落户,加快脑卒中治疗药物TBN等三款1类新药的研发与上市进程;加速陈薇院士科研成果转化,助力华芢生物筹备港股上市。

在医疗器械领域,支持海信医疗实现业务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将其内窥镜、超声及显示业务拆分,新设海信智能、海信御锦(青岛)智能显示、海信数字医疗三家公司;推动海泰新光与德国资本共建奥美克医疗,拓展高端器械创新与国际合作。

在数字诊疗领域,打造线上互联网医院集群,引进海虎集团旗下海星未来科技、江苏好欣晴心理健康平台设立子公司天天好心情健康,并落地蚂蚁逸康互联网医院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与诊疗服务。

创新驱动,提升产业能级

崂山区聚力推进管华诗院士领衔的“蓝色药库”开发计划,其中海洋药物LY102、LY104已获批进入临床。2025年以来,全区共有4款化学药品、4款三类医疗器械和24款二类医疗器械取得注册证书。黄海制药的布洛芬混悬液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4款化药获批上市;卓业医疗研发的全球首台“3D结构光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”获批上市,以领先技术赋能复杂手术;瑞斯凯尔“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”获第三类医疗器械认证,助力临床免疫功能评估与疾病诊断。

生态优化,促进集群发展

2025年以来,崂山区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,先后举办美丽健康产业闭门活动、人工智能与药物发现学术研讨会、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等品牌活动,推动在临床试验、医工协同、科研合作与产业招商等方面深化协作,助力企业集聚发展。

其中,10月30日举办的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供需对接活动,吸引全国28家企业和全市55家医疗机构参与。市医学会、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分别与青岛高科园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;沈德无创、青岛华信智慧、海泰新光分别与齐鲁医院、青岛市口腔医院、青大附院达成项目合作;“药械产业集群服务联盟”现场揭牌成立;11家生物医药企业现场推介,有效促进企业需求与临床资源精准对接。

政策体系持续完善。面向企业,出台专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:对新药研发企业在获得市级资金奖补后给予1:1配套支持;对医疗器械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;对取得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最高奖励650万元;对新建CRO、CMO、CDMO等平台最高奖励1000万元。针对人才,制定专项细则,对在区内实现产业化的1类、2类新药及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团队,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、100万元和90万元奖励。

项目引领,筑牢发展根基

崂山区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拉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,强化全流程、全周期服务,全力破解建设难题。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一期已完成设备安装采购,二期实现主体封顶并推进二次结构施工;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一期竣工投用,已吸引盘古机器人、模拟医学等4家企业签约入驻;医疗康复聚集中心、新华锦小蓬莱康养社区正加快装饰装修;誉蓝生命科技产业园将于年内实现主体封顶。

崂山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生态,强化创新引领与品牌塑造,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地。

来源:推广